《農財寶典》新牧網記者 魏變勝
經銷商一直是生豬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節,上承廠家,下接豬場,總能精準把握行業動態,為企業和豬場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但隨著養殖結構的變化,這個群體也在經歷著“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”的行業洗禮!
然而,在經銷商關閉和退出的潮流中,廣東新牧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新牧源)卻逆勢而出,這究竟是為何呢?近日,《農財寶典》記者走進新牧源,試圖通過采訪其總經理黃曉帆來尋找答案。
農財寶典為廣東新牧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帆(左)授牌
既是重新開始,亦是踐行轉型
新牧源團隊組建于2015年,而公司正式成立是2016年,至目前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。在同為經銷商的公司中,新牧源是名副其實的新人,可在經銷商的從業人員里,新牧源的團隊不管是技術服務能力,還是在為人處世方面都十分老練。或許正是有著老練的底氣,他們才敢逆勢創業。
黃曉帆告訴《農財寶典》記者,畢業已有十年,但從來沒去企業上過班,一直都是在經銷商工作。因為有著十年從業經銷商的經歷,他深知目前經銷商面臨的難題:比如“上面壓著,下面頂著,讓人很難受。”尤其是一些大品牌的代理商,時常被人在脖子上“磨刀”。比如產品的質量完全由廠家決定,一旦產品出了問題,經銷商跟豬場的關系就難以為繼……
“與其受人制約,還不如自己做自己的產品。”新牧源的誕生正是為了改變當前的經銷商現狀,一方面做傳統的貿易業務和技術服務,為豬場提供綜合服務,一方面做自己的實業,與專家合作研發實用的產品,這正好是《農財寶典》此前報道過的經銷商轉型路之一。黃曉帆認為,現在出來創業,必然要避開老路子,但如何變化還沒有成功的模板套用,只能邊走邊學。“現在我們是嘗試轉型,能不能成功不知道,但不去嘗試的話永遠不能成功。”
搭建好平臺,讓員工實現安居樂業
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,而《農財寶典》記者走訪廣西、江西和湖南的優秀經銷商了解到,如何留住人才也是眾多經銷商面臨的難題。“創建一個經濟體,讓員工各取所需,在這里實現安居樂業。”黃曉帆向記者分享了他的愿景。
據悉,新牧源團隊主要是80、90后,最年長的也就是1983年的總經理黃曉帆,正是因為年輕,他們帶著新的思想出發。黃曉帆認為,員工離職主要是事多錢少壓力大,因此新牧源設置合理的管理機制,搭建相應的平臺,讓員工從過去的打工變為如今的事業合伙人共同打拼。目前,新牧源旗下已有肇慶和陽江兩個分公司,均是采用總公司控股和員工參股的模式開展,最近還籌劃在江門設立新的分公司。
除了分配模式的創新外,新牧源還打造了自己的企業文化——“共謀發展,全力以赴”。黃曉帆解釋,正是因為大家都是合伙人,所以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出謀劃策,而謀劃好了就要全力以赴去執行,這樣才能發揮作用。值得提及的是,新牧源的所有人上班期間均穿著工作服,“這是對客戶的尊重。”記者采訪當天正是周末休息,但一位在家休息的員工接到總經理電話需要趕到公司時,她依舊穿著工作服。或許這正反映出員工對新牧源的認可。
與人為善,扎實做好客戶的服務商
隨著行業的變化,經銷商已不僅是像過去那樣的二道販子,如今還承接了更多的服務工作。“現在要不得任何欺騙,即使你今天欺騙了他,但過幾天他的豬會告訴主人你騙了他。”黃曉帆時常要求員工與人為善,坦誠相待,扎實找到與客戶的價值聯系所在,能幫養戶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。“現在需要建立好的口碑,而好的口碑需要好的產品和過硬的團隊。”
據了解,新牧源主要是代理疫苗,同時還聯合生產屬于自己的產品,新魚素和肌力源兩種產品已經上市。其自主生產的產品將面向全國,目前正在各省尋找合適的伙伴。黃曉帆告訴《農財寶典》記者,十年的經銷商工作讓他知道客戶養殖過程中有哪些難題,現在做產品就是幫養戶解決這方面的難題。而為了讓團隊更好的學習和提升,就在9月下旬與一豬場合作成立了新牧源實訓基地,主要用于培訓和提升員工服務豬場的技能。
在服務客戶方面,除了常規工作,新牧源還轉型做起了企業的采購部門,幫助一些大豬場采購必需品,“雖然賺不了多少錢,但是能體現綜合服務能力,幫豬場省事省錢。”黃曉帆的心態和理念總是非同尋常。據他介紹,本科畢業考上研究生的他放棄讀研,十年時間他走的路都一帆風順,如今還能帶著新的團隊、新的理念和方向重新創業,離不開廣州和牧的王煒和孔杏華兩位領導的栽培和指導。
廣東新牧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ICP備案號:粵ICP備19139785號